行业资讯

多地试行作业“熔断” 海南家长老师有话说→

  “从现在起,小学生21:00、初中生21:30未完成作业都可以不做了!”近日,安徽省蚌埠市出台《蚌埠市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的七条规定》,在全市试行作业“熔断机制”,明确小学生21:00、初中生21:30未完成作业,家长签字后可不完成当天作业,任课教师要予以谅解。此规定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广泛热议。

  近年来,江苏、浙江、广西、山东、江西等地都纷纷试行作业“熔断机制”。作业“熔断”,孩子和家长们是否会更轻松?对此,海南众多家长老师和网友也纷纷参与了讨论。

  “支持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长期熬夜可能会引起睡眠不足,达不到教育部建议的小学生每日睡眠10小时标准,影响免疫力及注意力。”龙岐小学一年级家长黄女士表示,该机制保障了孩子的休息时间,符合儿童健康需求,且还能倒逼学校优化作业设计,推动教师提升课堂效率。

  “这项机制实行后可能会催生家长私下加练或报名教辅班补习等现象,尤其是在教育竞争激烈的地区和学区,建议加强对配套校外培训的监督管理力度,并在校内多无偿提供课后服务。”黄女士说。

  海南枫叶小学一年级家长周女士则表示不支持,她认为孩子写作业用时取决于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及课程内容吸收能力。如果停止或者不补做,那孩子就完全躺平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觉得家长陪伴到位,睡眠满10个小时是可以完全满足的。”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二年级家长王女士提出,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在家控制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很难实行,孩子在家普遍会拖拉,比如一般晚上8点前能够实现的作业却要拖到晚上10点才能完成,有些甚至还写不完作业,就会成为孩子到校的负担,老师也为难。现在小学生大部分在托管班都能完成,根源还是希望学校能对作业量进行控制。

  “我个人很支持这项政策,但考虑到现在部分孩子不能在课上及时掌握知识,或是老师的课堂不够活跃,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导致孩子在课上打酱油,需要回家监督学习才能掌握当日所学。”海口市第十一小学三年级家长张女士反映,自家女儿经常写作业到11点,原因是现在的课后托管有时会变成老师们的课堂,孩子要回家才能将作业写完。

  海口寰岛中学八年级家长林女士表示,作为家长当然希望孩子能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但又会担心其他学生太“卷”导致孩子也不得不一起开“卷”。“希望老师们能让孩子们充分的利用晚修时间完成作业,将自习时间真正还给孩子们。”

  “目前学校留在笔头的作业其实不算很多了,更多的是要求阅读,并且我认为孩子做作业的时间也跟自身的效率有关,如果直接实施作业熔断机制是否过于一刀切?”海口中学小学部一年级家长李女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她谈到,虽然现在学校不主张考试和排名,但最终孩子还是要参加中考。为了让孩子掌握得更牢固,对于所学知识的预习和复习是必要的,如一味地要求学校“减负”,家长反而要操心孩子学习的进度和课后作业,对家长而言实际是“增负”。在大环境筛选人才的机制没改变的情况下,是否实施作业“熔断机制”不是减少学生压力的关键。

  “这个机制出发点是好的,旨在保障学生休息时间,但实施起来有几率存在一些难点。比如,不一样的学生学习能力和速度有差异,一刀切的时间标准可能对学习能力较强、想多做练习提高个人的学生不太公平。”海南枫叶国际学校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于晶晶表示。

  海南省教育厅印发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作息时间的通知。海南省教育厅官网截图

  她建议,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以制定灵活性更好的“熔断”标准,并且老师要更精准地把控作业难度和量,以保障政策能惠及每一个学生。

  海口市美苑小学教师崔佳则认为,影响孩子完成作业的因素很多,“熔断”一刀切的做法过于武断。“首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如果掌握,可能不需要作业。其次,老师留作业的量如何?如果不多,熔断则可能连学生基本的复习都保证不了。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有认真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等等。”

  还有部分老师认为,该机制做法也许只能放在小学阶段,对于初中生则较为困难。初中学科较多,没有主科和副科区分,全抓必然会花费不少时间,由此减少作息时间。

  “个人完全支持海南实施这项政策。育人的第一要务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为往后几十年的生活工作作基础保障。”海南省农垦中学教师于小涛表示,充足的睡眠时间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首要条件,是提高生活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其次,回家后的作业“熔断机制”是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的一个重要保护的方法,完全契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方针。

  于小涛建议,海南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缩短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时间,减少无效教学时间,“卷要卷的有效益有效果”,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堆加时间方式来解决“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问题和不足。

  “此外,需要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城乡学校要有区分,不同质量的学校要有区分,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层层加码,更不能偷换概念走形变样,防止出现电影院里第一个站起来观影而引起恐慌性的全体站立观影的现象。”于小涛说。

  今年1月,海南省教育厅印发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作息时间的通知,提出中小学校需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规律作息、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一般不晚于22:00。

  在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培训部负责人何丽看来,作业“熔断机制”的出发点是好的,对保障中小学生睡眠和身心健康来说,值得肯定和推广。

  她提到,“双减”以来,许多学校已纷纷“减负”,尽量保障孩子的作息时间。但部分市县本身可减的负担并不重,若再“减负”,担心学生们无法跟上学习进度。加之由于气候原因,海南夏天的白昼较长,学生学习的时间可适度拉长。

  “海南需要结合本土实际,对各市县展开广泛、全面的调研,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再进行科学而客观的评判。”她谈到,可在重点市县进行试点,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搜集各校教师作业布置的量和难度,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等等,做评估后再决定是不是将作业“熔断机制”在全省逐步铺开。

  “假如老师们制定的作业量是合理的,但学生们仍旧没办法及时完成,那我们就需要追根溯源,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何丽认为,做好作业“熔断机制”,要从根本上处理问题,即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和质量。“老师们应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精准备课,真正的完成减负不减质,并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们做跨学科的、综合性的作业。”

  此外,作业“熔断机制”还需要家长更新观念,形成家校合作的氛围,家校携手、引导孩子高效学习,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